周末,陪几位朋友来到岳池县龙孔镇探寻春色,一处房顶用稻草铺盖的蚕舍,让这春天多了诗意。
白白的李花,金黄的油菜花,粉红的桃花,还有嫩绿的成片桑叶桑树,田间劳作的乡亲……蚕舍四周,早已春意盎然。
那一刻,笔者在心里设想,人生有这样一处蚕舍,该是十分美好的一种生活。
听同行的一位朋友介绍,这蚕舍的主人姓贺,名叫贺春明,是一位退役军人,现任岳池县春风人力资源公司法人代表、岳池县春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。
“退役17年来,他不改军人本色,精心布局农业产业发展,把一腔热爱,洒向农村,投向农业;把一份情爱,奉献家乡,奉献农民。”同行中一位朋友介绍说,只有走进他的公司、他的蚕桑基地,聆听他的创业故事,你才会真正理解一位退役军人对农业的情怀,知晓他对丘陵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布局,你才能找到藏在山水里的致富模式。
创办公司:为实现梦想积蓄资金
5年的军旅生涯,培养了贺春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奋勇拼搏的韧性,他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,当过建筑工人、干过物流批发,就业的艰辛促使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。
自主创业,他首先想到了发展农业产业,考虑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大,他决定先办一个公司挣钱,为发展农业积蓄资金。2007年12月,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,贺春明利用自己仅有的5万元存款创办了岳池县春风人力资源公司,主要从事输变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务派遣工作,致力于为广大退役军人、农民工、大学毕业生等外出务工求职搭建一个良好平台。
对一些退役军人参加培训学习后,他还积极推荐到一些单位工作,许多退役军人参加培训后成了单位的骨干、管理人员,有的还成了小包工头。近年来,他帮助近3000名退伍军人成长创业,有的成了企业的管理人员,有的自主创业当起了老板。据统计,他公司成立以来,累计向外输送劳动力10余万人次,实现营业收入近3亿元,缴纳税收上百万元。如今,他每年组织、配送输变电工人1.5万人次,帮助输变电工人每年创造近4亿元的财富。
今年,他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,计划投入资金1200万元,开办输变电培训学校,旨在培养电力安装行业“西部铁军”,为推动四川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作风优良、技术过硬的输变电人才,助推“岳池县输变电之乡”产业发展。目前培训学校室内面积达800平方米,室外实践基地3500亩。
看好蚕桑:为发展农业把准方向
创办公司积蓄了资金的贺春明,决定开启自己的发展农业的梦想。
“发展农业,我看好蚕桑产业。”贺春明说,岳池百姓有养蚕的习惯,过去在全省是养蚕大县,许多农民对养蚕有感情,而且栽桑养蚕当年见效,林下还可以种蔬菜、药材等,亩产效益高。特别是看到农村一些山坡、田地因无人耕种长满杂草,更坚定了他在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梦想。
选准了发展方向,贺春明大胆砸下480万元,在龙孔镇皇姑庵村租地3500亩,开始栽桑养蚕,还创办了岳池县春民种植专业合作社,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。
他大力推广养蚕新技术,每年可养蚕12批以上,去年养蚕2000多张,产值达260万元。如今,他合作社共吸纳社员35户,其中21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直接带动5个村约300户群众脱贫致富,合作社每年支付工资在180万元左右。
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,不仅让本村村民实现脱贫致富,也有效带动了周边转山村、曙光村两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及群众的增收致富,更为全县其他创业人员探明了方向。今年,他计划养蚕8000张,力争产值上千万,带动更多人发展蚕桑产业。
创新模式:为壮大产业增添动力
“过去想的是怎么挣钱,现在想得更多的是责任,是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如何发展,是百姓如何致富,是咱农民老了能有一个养老产业。”贺春明说,经过几年的栽桑养蚕,他成功创办了规模农场,去年帮助皇姑庵村一家夫妻两人搞起了自己的小型家庭农场,开始养蚕、种菜、养猪等,一年收入达到了9万元。
“目前,我正在策划推行‘大农场+小农场’合作发展模式,带动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发展产业,致富奔康。”贺春明说,为推行这种发展模式,他承诺凡来他蚕桑基地参观学习后想干农业,想搞蚕桑产业的,他都全程提供技术、销售服务,提供发展模式,还提供20%的发展资金入股,帮助解决资金压力,提升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。
如今,通过这样的入股模式,他在秦溪、朝阳、大佛、顾县、花园等乡镇(街道)投入入股资金18万元,发展蚕桑基地1000多亩。
除创新合作模式外,他还创新用工模式,在合作社推行周末工、固定工、残疾工。
他特别关心残疾工人,优先安排残疾农民务工,工资与其他人一样,上下班用车接送,还经常与其交心谈心,鼓励他们养成健康的心态。
他特别关心退役军人,对退伍军人创业,他更是给予关爱,指导创业,帮助解决创业中租地、技术等问题,以及提供信贷、奖补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。
他特别重视引进年轻大学生等优秀人才,为发展规模产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。
他说,他要通过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后,改变目前农村大量人才向外输出的现象,让人才回流,让更多的人来岳池务工,当固定农民工。
他说,他将宣传动员更多输变电工人致富后投资农业,为自己发展一片养老产业,打造一处美丽田园,将来有一处滋养身心的地方。
回馈社会:为品牌创建奉献爱心
“这次抗击疫情,我们积极捐菜捐罩,我们春明种植合作社让更多人知道了,提升了对外影响力。”贺春明说,他是一名共产党员,在阻击疫情中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使命。
他投身疫情防控前线,向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和志愿者捐献20多万斤时令蔬菜,价值50余万元;将7万余斤新鲜蔬菜以批发价送往县内各大超市,收益全部捐献给防疫前线。
他积极支持复工复产,政府发出支持复工复产通知后,他立即利用自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平台,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体检和交通出行工作,并免费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发放价值近90万元的口罩。
奉献爱心,担当使命;新时代,新作为。贺春明通过创办公司、专业合作社,帮助15500人实现了就业,其中退役军人达2000多人;现发展蚕桑产业6500亩,每年组织、配送输变电工人1.5万人次,创造年产值近5亿元,上缴税费100多万元,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价值150万元。
这就是贺春明,一个心系农业产业、心里装满爱心的退役残疾军人,他致富后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职责,没有忘记父老乡亲,没有忘记他军人的本色,无论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、抗击疫情、助农致富中,他乐于奉献,积极作为,时时处处展现了军人优良品质、彰显军人作风,书写了一曲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奉献之歌,为地方蚕桑产业规模发展,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部分图片由贺春明提供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