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6日,在四川省广安市枣山园区某酒店,蔡光荣76岁生日宴在此举行,但操办人不是儿女,而是他的79名学生。
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宴请,而是一个集体的诺言。

学生陪蔡光荣散步。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在这79人心里,只教过他们一年的代课教师蔡光荣,正是父亲般的存在,他们心甘情愿为他养老送终。
为什么要给他养老?
1978年,蔡光荣在岳池县罗渡镇(原大佛乡)开始了代课生涯,尽管代课教师的待遇并不高,但他一干就是23年,工资最高时也没超过200元。2000年,按照有关政策,他不得不告别他心爱的学生和讲台,既没有多少积蓄、又没有退休工资,还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、肺气肿等疾病。
回乡时,面对体弱多病的妻子和身患残疾的儿子,蔡光荣只得扛上锄头、挑起箩筐,为生活操劳,日子过得平静而清苦。
蔡光荣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学生,学生怎么忍心看他过苦日子。2003年,在岳池县纪委工作的徐君得知蔡光荣的困难处境,着急又心疼,当即到蔡光荣家了解情况,回到家就手写了一份倡议书,号召学友商议赡养事宜。
在蔡光荣60岁生日那天,徐君成功组织成都、重庆等地81名学生为他祝寿,并成立了“蔡光荣夫妇养老基金会”。他们承诺每年每人至少捐100元,由发起人徐君管理,每月给蔡老师夫妇300元生活费,直至二老终老。
2012年,搭乘政策东风,徐君等人筹集近两万元,为蔡光荣补缴了养老保险,学生们给二老的赡养费也逐渐增加至每年1万余元,老两口日子过得轻松愉快。

师生大合影。
蔡光荣的学生中有公务员、教师、医生,也有下岗工人,他们出的每一元钱都凝聚着对老师的深情。在南充工作的资深媒体人刘克安,不管再忙,每年蔡光荣生日都会如期到场祝寿。儿时贫困的他从未忘记,1981年在读书住校时,家有3个子女的蔡光荣常常把本就不够的口粮塞给他,让他没有饿过肚子。为此,刘克安写了很多文章怀念这份浓厚的师生情。
“老三届”毕业生蔡光荣知识功底扎实,所教学科的成绩总名列片区前茅,不少邻乡学生慕名而来,李波就是其中之一。“他记忆力惊人,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了如指掌,从不照本宣科,轻松就能学到知识。”在蔡光荣的辅导下,李波考上心仪的学校。

生日宴上,学生为蔡光荣祝寿。
宴席上,看着陪自己度过了19个生日的学生,慢慢变了模样,还有几个学生病逝,蔡光荣抹了好几次眼泪,想到大事小事都少不了学生,他起身拿起话筒向学生致谢:“有你们这样的学生,就是我的骄傲!”
“您教我们知识,我们给您养老!”宴席结束后,徐君在微信群里发出熟悉的诺言,得到群里学友的回应,只要老师在一天,就养他一天!





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