贴吧社区

客服电话 17311872991

  • 移动端

    扫码访问

  • 微信端

    扫码访问

    微信公众平台:
    岳邻网

    小程序:
    岳邻网

  • 3365
  • 0

岳池县城的历史沧桑- 你知道岳池县名的来历吗?

帖子:185
精华:0
注册时间:
+关注

2020-05-30 16:08:51 · 四川

岳池县城的历史沧桑- 你知道岳池县名的来历吗?

岳池县城建在翔凤山南麓,成为岳池人民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距今约六百年。清·光绪(1875-1909)时期编著的《县境舆图》里面,有一幅旧县城白描图。这幅图三两笔勾画,模糊的轮廓,粗略得只能让人去想象旧县城的模样。岳池在唐朝(619-904)时置县,距今约1400年。从零散的资料、掌故或民间传说中,可以觅到一些旧县城的蛛丝蚂迹。在民间,关于县城最早的传说是,大约在明朝初年(1368),在现在东外街老年协会茶房的地方,一农夫为生计而搭建豆腐作坊。这是岳池县城最早的雏型,那位农夫是县城奠基第一人。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。豆腐作坊外,是旧时嘉州(南充至广安府(广安城北的驿道。驿道是旧时衙门公务人员办公办事的官道。

岳池县名的来历,旧县志载云:岳池县城往东三十里,有岳山,故名。民间传说则是:古时,有一老妪沿路乞讨到了岳池师范校后的翔凤山北麓,因全身疼痛难忍而晕倒在地,情急之中,老妪舀了一碗岩缝中涌出的泉水一饮而尽,之后老妪的疼痛全无。于是,老妪挖一小池,将岩缝中涌出的泉水截留下来广施人间。这小池变成了拯救人间普渡众生的“药池”,久而久之,“药池”谐音为“岳池”,并散见于文人笔下或官方文书,但何时冠之于县名已不可考。据传,在“药池”旁曾建有药王庙,但此庙早毁,史志上也没有留下药王庙的记载。

县城何以建在翔凤山南麓而不是别处,旧县志载,旧时岳池先后划归梁州、蜀郡、顺庆、广安等州府管辖。历代县志说,翔凤山南麓对应了天上的星宿。清·光绪编撰的《参觜分野图》、古天文志《禹贡》记载,“在参井(星位)八度”位置 ”。知县屈乾亨在城隍庙维修后,嘱一位名叫杨元铺的邑庠撰写碑文纪事,杨元铺在碑文中写得更具体:“岳池的地理方位,处于井宿(星宿名)三分的位置”。这是旧时官方最早、也是最权威的记载。民间则有生动的传说。

——某一年,一位仙风道人为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自己死后埋葬的地点,从陕西秦皇陵开始,沿秦岭山脉向西,一路跟踪地脉到了岳池,地脉到岳池的翔凤山南麓便嘎然而止。地脉就是龙脉,道人断定此处是自己死后葬身的地方,于是,在翔凤山南麓用罗盘精确定位一个葬坟点,埋上一枚铜钱,铜钱上面压上一块石头为记号。之后便云游四方,到处募捐讨银,欲为将来自己归西时修建坟墓所用。某年某月,当道人预感生命来日不多时,便匆匆赶回岳池。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压铜钱做了标记的地方,竟建起了县衙官署。仙风道人当日便气绝身亡。他死后,老百姓将其埋葬在县衙官署旁的半山腰上,他的坟墓被老百姓叫做“气死坟”。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了数百年。的确,在原县委“小礼堂”旁:确有一处叫“气死坟”的坟茔,可惜一九五八年“大跃进”后,“气死坟”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。

旧时,县城作为治所建在翔凤山南麓,气氛神秘,传说颇多。择其一二,略作记述。

——翔凤山南麓建官署,凤头为冠,左无青龙,右无白虎,前朱雀后玄武互相颠倒,地脉紊乱,犯了风水大忌。如果葬坟,有恶人现世,如果建官署,会贪官迭出,天下灾祸连连,民心大乱。

风水师的话让县衙官吏们人心惶惶。情急之下,知县大人向风水师求解。风水师的本意就是想在官府那儿抠得更多的银子,于是抓住官吏们的“痛处”,故作神秘,使劲下“烂药”:

——左边的灵溪河与右边的洗马河绕县城向南流经麻柳桥交汇,南城墙(城门洞)至麻柳桥是起伏不平的沙丘,沙丘上茂密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相生相伴,翔凤山像一只振翅飞翔的凤凰安卧沙丘之上;再往南,绵延数公里至现在银塔周围数平方公里,是一片广阔的柏树林,林间栖息着数以万计的白鹤(清朝及以前,这片广阔的柏树林叫白鹤林)。从县城到白塔有一条宽阔的大道与洗马河在林间相交,为通行方便,在相交处的洗马河上架白鹤桥(白鹤桥因白鹤在林间栖息而得名)。从地形看,岳池的地脉从北方来,北方主水,南方主火,水火应相济,县衙官署前面的地形应该是朱雀状,但现在是朱雀(凤凰)的衍生灵物白鹤现世,阴阳不和,神界和凡界出现了乱象,县衙官署四周煞气升腾,非“打整”不能避邪,而且“打整”须及时。怎么“打整”呢?在白鹤林修建镇妖塔,与翔凤山南北相对,用真神化解煞气,调阳补阴,阴阳相济,并按八卦要求,将镇妖塔建成金钢基座(整体八卦型),六棱型(寓意八卦的两个“Ξ”),层高九级(寓意八卦的三个“Ξ”),塔身净高三十公尺(寓意八卦的十个“Ξ”)。如此,可永保官署百事净身,恶人不出,庶民幸福安康。

风水师的“烂药”收到了效果,县衙官署偿给他一笔可观的银子。清•嘉庆二十五年(1820),当届知县一纸文令,在现在的银塔乡择吉动工,历时六载建成了镇妖塔(白塔)。从那时起,白鹤和白鹤林逐渐消失,并在清朝末年消失殆尽,唯镇妖塔(白塔)荒郊孑然耸立。由此,老百姓编出了顺口溜:“丹凤卧沙丘,河水两边走,贪官不常在,清官不久留”。

现在,我们无法考证当年选址建署的前前后后,但封建的风水说主导了县衙官署选址建署,这是十分肯定的,因为中国历代帝王所建皇宫、陵寝等无一不把风水理论捧为至尊(例如明帝陵,概以风水朝向为中轴线,建陵墓十三座,埋葬了十三个皇帝),县衙官署选址自然也不例外。因此,县城建在翔凤山南麓所产生的诡怪传说,与官署主张的风水说不无关系。

对封建的龙脉说、镇邪说等,历代县衙官吏不都是昏聩有加。史料记载,清•同治三年(1865),岳池知县杜受廉针对诡怪邪说提出了批判。他说,县署建在翔凤山南麓,“岂其居地之独偏耶?抑得天之独厚也?”岳池“风俗亦异,其君子敦诗书而说礼乐,其小人安耕凿而乐农桑。何余之所至独于斯邑无一不惬于怀也。”译成白话意思是,岳池县城自然条件独特,风俗民情与别处大不相同,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和崇尚礼仪品德的修养,一般劳动人民辛勤耕织,乐事农桑,我到过的地方唯有这里最合我的心愿。这位知县大人很有勇气,他的言词并不激烈,语言也不尖锐,但批判的锋芒毕露,这在封建社会,特别是从朝廷命官的嘴里说出来,很是难得。

一般地讲,建官署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有两个要素要考虑:一是交通是否便利、人口是否集中、管理是否方便,以及辖区范围大小等;二是依山傍水。岳池在唐朝置县后,先后在重庆合川、绵阳三台、华蓥溪口、兴隆秦溪、铺芽等地选址建署,均因建制撤销、归并等原因多次迁址,大约一四○○年前后,县衙官署迁至翔凤山南麓。为了防范匪盗袭扰,明朝天顺年(1457)知县陈琳率领民众垒泥筑墙,并开迎晖、景安等四道城门方便出入。从此,岳池县城开始了有城墙防护的历史。

县衙官署建在翔凤山南麓以来,清·咸丰二年至同治元年(1852-1864)最具特色。这一时期,县城匪盗猖獗,市民不堪滋扰,何日愈等三届知县发动民众捐钱捐物,扩展和加固城墙。先后筑内外城墙二道,外城墙高二丈四尺,宽一丈,内城墙高一丈六尺,宽一丈;环城开掘护城河,水深一丈八尺,宽二丈五尺;为供及时之需,山后筑保城后寨一座;县城墙头筑炮台二十六座,大炮可对千余公尺内的集团目标进行轰击,充分体现出官署阻匪盗于城门之外的战术构想。城防如此森严,堪比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威严古堡。遗憾的是,当年构筑的城防设施,那些宝贵的文化符号,一个也没给后人留下。
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历史有自然淘汰法则,该走的走,该留的留。岳池境内,有幸留下的历史古迹或文物,现在寥若星辰。六百年来,史书上记载的坛、祠、庙、宇、宫、观、庵、阁等三百余座,牌、坊、碑、墓等百余座,此外尚有颇具文物价值的匾、楼、题记等,但这些东西再难寻觅。人们反复暝想,要是这些东西都保留了下来,在全省乃至全国,岳池县城应该是古色古香、文化传承卓尔不凡,稳居天字第一号。

1949年岳池解放以来,岳池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的变化。时至今天,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快,成效斐然。岳池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有把岳池建成东方明珠的发展战略,而且下大力气,带领全县人民奋力实施。不久的将来,岳池县城富裕、文明、时尚、潮流,活力四射,璀璨的东方明珠将变为现实。这座焕发了青春的古县城将会在史册上写下更辉煌的篇章。


0人已对本文进行打赏
      ×

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打赏金额
      • 1元
      • 2元
      • 5元
      • 10元
      • 20元
      • 50元

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确认支付

      打赏成功!

      感谢您的支持~

     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~

      打赏金额{{ds_num}}
      打赏最多不超过500元,打赏须知

      收银台

      订单总价0.00

      剩余支付时间:000000

      手机扫码支付

      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扫码支付

      余额(可用: ¥)
    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,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
      其他支付方式